紫陌红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82|回复: 0

[已知] 告别航天飞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新发现》发刊之时,航天飞机已结束了最后一次飞行。30年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这一概念让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欢欣鼓舞,而30年后,经济和政治背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本上升、事故惨剧和运载火箭的竞争都让这一概念失去了现实意义。当年的梦想无奈地走到了末路,谨以此文向其致敬。

编译:缪伶超

  “休斯顿,我是‘亚特兰大’号。起落架已停车。”当数日前,“亚特兰大”号航天飞机在卡纳维拉尔角的跑道上停稳时,或许正是这句常规的呼叫为象征了现代科技的一曲伟大史诗画上了句号。30年前,人类依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敲开宇宙大门的梦想成为了现实,而30年后,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降落将这一伟大梦想送入了过去时。
  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奠定了美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霸主地位,而这一梦想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在那之前,美国和苏联在太空竞赛中都优先考虑能更快投入使用的空间舱和运载火箭。NASA为了降低成本,重启以往的研究,开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以在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输货物和宇航员。这项旨在代替美国所有航天器的计划,于1972年1月5日正式获得通过,当时计划在1979年至1990年间飞行580次,但后来并未实现。
  1981年4月12日,在尤里?加加林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之后整整20年,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起飞。这不啻为一种象征。但人们很快发现,航天飞机的后期开发比预期的更艰难,也更昂贵:航天飞机的保温层由2.5万片隔热瓦组成,非常脆弱,还必须在每次飞行后重新调适发动机。于是NASA取消了原来建造5架航天飞机的计划,缩减为只建造4架(“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和“亚特兰大”号)。每次出动的成本从一开始的1050万美金升到3500万美金,后来飚至8000万美金。1974年预期的每年60次的飞行频率也跌至1982年的24次,1985年又降为20次。而事实上该年,最终只实现了9次飞行任务,居然也成为一个从未再被打破的纪录……
  因为1986年1月28日,悲剧发生了:“挑战者”号在起飞后73秒爆炸解体。 当时机上有7名机组人员。发射时温度过低,导致其中一个加速器防水层的密封圈破碎,引起主燃料箱爆炸。在随后的两年里,航天飞机被迫停飞……而当1988年航天飞机重新开始飞行时,局势又发生了变化:不仅每次飞行的成本上升到了3亿美元,而且一次性航天器也开始投产,欧洲“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在迅速扩张的商用发射市场上已经站稳了脚跟。
技术和经济的阻碍
  15年间,对航天飞机后继方案的研究从未止步(1986~1993年的X-30计划,1996~2001年的X-33计划,随后是2001~2003年的“太空发射计划”)。可是2003年2月1日,因为左翼保温层的一个小闪失,“哥伦比亚”号和7名机组人员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上空化为灰烬,使一切计划都被束之高阁。这第二起惨剧使得对空间飞机的研发努力不得不画上句号,并促使人们决定:一俟2011年国际空间站组装完成,航天飞机就将彻底退役。因为促进该计划成型的经济政治背景(经济高速增长、东西方阵营的冷战、航空航天机构独揽发射大任)已不复存在,甚至航天飞机的概念也已经过时。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考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即使不载人——本质上比一次性航天器更复杂。前者的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数次发射、返回地球和降落的机械应力,起飞时重量更大,也要求配有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必须在数十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它们必须拥有先进的自动诊断系统和保障手段,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航,而不是在飞行中自动销毁,这就要求发展与传统航天器不可同日而语的尖端科技。“有一些技术上的障碍尚未攻克,比如可重复使用的低温容器和真正能够在多次飞行后仍可重复使用的发动机。”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CNES)发射系统部技术副主任克里斯多夫?博纳尔(Christophe Bonnal)指出。后果显而易见:如果现在开始研发这样一种航天器,必须等上10~15年才能投入使用,到时却并不一定能够收回成本。
  因为要想赢利,每架航天飞机每年必须飞行十几次。鉴于至少要多造一架航天飞机以备轮替,那么两架航天飞机每年必须飞行20次,也就是现今商用同步卫星发射市场发射次数的总和!为了拿下这块市场份额,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2025年左右投入使用时,必须非常具有竞争力。然而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预言届时卫星发射市场将会呈现怎么样的景象。更糟糕的是,这类航天飞机的开发要花上10年、15年,乃至20年,可是市场在此期间将会发生飞速变化。因此必须设计一款多用途的航天飞机,以期在和传统火箭竞争时立于不败之地,而后者恰恰是根据卫星的规格和重量度身定做的……甚至还必须考虑到其问世后对传统火箭设计的刺激与推动,以在2040年前后仍能保持竞争力!
  所以大局已定:除非有重大技术突破,或者有新市场浮出水面,否则在航天领域里,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为了保证我们空间之旅的安全性,我们必须把发展一次性产品放在首位。目前,还没有任何预算用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长期研发。”“阿丽亚娜”运载火箭设计方Astrium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埃尔韦?吉利贝尔(Herve Gilibert)坦承。结论:航天飞机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可是航天之路远未终止,运载火箭多样化发展的时刻到来了(见104)。2011年7月8日这个航天飞机最后一次起飞的日子,将作为新老航天时代交替的象征而永远地进入史册。一个时代的梦想就此落幕。


选自:《新发现》 2011年08月号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紫陌红尘 ( 浙ICP备14025083号-1 )

GMT+8, 2024-3-29 14:07 , Processed in 0.01211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