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董秋和ZM 于 2020-5-18 15:04 编辑
{:4_640:}开心兔试杀贴
华灯初上,夜渐朦胧,独自走在如银的小路上,听着脚下踏雪声声,思绪也随着满天的雪舞飘逸着、遐想着、飞扬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
街道两旁的房屋顶上,早在初冬时就戴上了雪白的帽子,大地也盖上了一层层厚厚的棉絮,树枝在风的鼓动下摇曳着,和着枝杈上松松软软的雪团起舞蹁跹,雪的裙袂所到之处,原野静若处子,玉树琼花怒放,大地静谧而安详,那冰清玉洁飘逸的神韵,就像月宫桂树上缤纷的落英,婉约动人,为家乡雕塑了一个幽雅恬静童话般的世界。
我爱冬天,更爱雪,因为每年的冬天,雪天使都会迈着轻盈的脚步,踏着舒缓的节奏,用她那特有的温柔,如约来到我的家乡,带来一片宁静的洁白,在这个没有花、没有绿的季节里,只有她能美化净化这个世界,让躁动的世界平静下来,让颓废浮躁的心也平静下来。
雪,这个冬天里独有的精灵,静谧纯洁的使者,她幻化多姿,随处都留下她轻盈的脚步,她时而细细如沙,轻松的藏进你的发髻,又调皮的从指缝中从容的溜走; 她时而如天鹅的羽翼一般,轻盈曼妙,梨花满天,纷纷扬扬,就像在天地间挂起了天幕雪帘,朦胧了你周围的世界,她忽而像怀着满满的踌躇,飘忽着、躲闪着、又似找寻着,不知该飞落何处......
我陶醉在这洁白的雪世界里,被多情的雪拥吻着,她就像春天里温柔的柳絮,轻轻柔柔的撞入我的怀抱,落在我的肩头,不到片刻又静静的滑落,又像蒲公英的种子一般,毛茸茸的充满灵动,在霓虹灯下闪烁着七彩的光,忽闪忽闪眨着眼睛,让你不忍去触摸她,惊扰她驿动的梦。
深深的呼吸一口气,满满的清凉、清新、清醒,那丝丝凉意也随之沁入心脾,感觉自己也像雪花一般飘了起来,在这个晶莹剔透的纯洁世界里,一切尘埃都被过滤掉,一切都在升华,连心灵也被净化。
如果说这雪原就是一个世界,我就是这雪世界中的雪花一朵,冷酷而不失温柔, 渺小却又洁身自好,静静的躺在在这里, 静静的等待,等待那春天的温度,微笑着被融化、蒸发、升腾......
{:4_640:}杜有蘅报道帖
说来有些惭愧,我已经关注《清平乐》很久了,但却一集都还没看。关注它,一方面是因为正午阳光的招牌,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着宋朝的背景。而没看,真的就是因为忙,没时间看…
大多数人提起宋朝,应该都是上学时候“积贫积弱”的印象。也是,除了赵匡胤陈桥兵变,宋朝后面各位皇帝的形象都太过淡薄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似乎更在于宋朝的文臣武将、墨客骚人,而皇帝,还是算了吧,太没有存在感。
曾经我也以为宋朝孱弱。直至后来读到几本讲述宋朝的书,我才知道,宋朝并不完全是历史课本上轻描淡写的那样。于宋一朝,社会繁华,民生富庶,用吴钩先生的话说,就是“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从这个角度而言,宋朝可谓是历朝历代中文明成就最高的朝代了。
在唐朝,商业限区限时。日不过午,商肆不得开门营业;日落之前,必须关门歇业。晚上还有宵禁制度。您要是过了宵禁还在外面行走?对不起,除非您面儿特别大,不然就做好被武侯请走的准备吧。而在宋朝,就没有这回事了。如果你刚好赶上宋朝的元宵节,那就更好了,官府催着帮着你去玩,男女老少,可“竟夕不眠”。
在元明清,文字恐怖逐渐盛行,仅凭着几个字便臆想揣测、无中生有的指控让人百口莫辩,也不容你分辩。而在宋朝,文臣庶民们从不担心这一点。因为有宋太祖的宗庙立约在,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不会因为被上书言事而诛杀臣民。所以,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柳三变,最多也就是被贬官,各种贬,换着地方贬,被从科考中移除,却还可以自命“奉旨填词”、“白衣卿相”,但却从未祸及过性命。
此外,宋朝的经济也十分繁荣。这种繁荣不是像唐朝那样藏富于国,而是商业繁荣,种类繁多。最典型的像《清明上河图》,里面所涉及到的商业种类,甚至有现代外卖的雏形。更不要说宋朝发达的漕运、制船,乃至开放的外贸商业政策了。
当然,除了这些,宋朝还有很多好玩的内容值得你去探寻。只有你认真去触摸它,你才能了解到一个日渐真实的宋朝,一个好玩、自由、开放的宋朝!
{:4_640:}钩云杀贴
《日本岁时记》只薄薄的一册,也没有华丽的装帧,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本饶有意趣的书。 “岁时”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很简单,多指一年、四季或季节。在日本,这一词语却被演绎得分外多姿多彩。一年四季,时序分明而又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和生活气息。 《日本岁时记》一书按照季节、月份进行编排,在流光的变迁中,将文化、风俗、物产、美食、趣事等一一呈现于读者眼前。丰富而不芜杂,简约而不简单,令人叹为观止,更充分表现了大和民族对自然、对生活、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和虔诚敬意。 春季,日本每年一月七日都有喝七草粥的习惯。“芹、荠、母子草、繁缕、佛之座、菘、白萝卜,是为七草。”这是日本人耳熟能详的和歌“春之七草”。据说只要在一月七日吃了七草粥,就能趋吉避凶,长寿富贵。这是从我国流传到日本的习俗,却在一衣带水的邻邦被发扬光大,真是教人为之嗟叹。 日本的春天,最令人神往的应属赏樱了。本书在介绍春之四月时便有一章节曰《赏樱野餐》,其中有赏樱必备品如“水壶、随行杯、双层漆盒、野餐铺巾、底垫”,有各式饭团如“豌豆饭团、小鱼干饭团、黑米饭团、酸梅柴鱼饭团、竹荚鱼饭团”,还介绍了如何做醃樱花等。想一想,如此赏樱,是不是比只顾在万头攒动中拍一些照片更有意思呢? 夏季,深受唐文华影响的日本一样会过端午和七夕。端午挂鲤鱼旗,七夕做各种装饰,如条串、纸网、纸灯笼。我所喜爱的,莫过于赏萤火虫了。书中详细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赏萤的装备和萤火虫栖息的地方,并特别提到了“源氏萤”和“平家萤”,不禁教人想起《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小小的萤火虫,竟也富于文化气息。我们的孩子,不知还有没有机会领略这些大自然恩赐的野趣了。 秋天有各大神社的萩祭,还有夏末秋初的五山送火,这都是很有趣的。然而听完夏日的蝉鸣蛙鼓后,还可以接着欣赏秋虫鸣。若有意,还可以养铃虫。日文中的“铃虫”就是我们常说的蟋蟀。在很久以前,国人也养蟋蟀,却大多用以争斗取乐甚至是赌博。在五色障目,五音乱耳的今天,日本人却能养铃虫借以聆听“秋日私语”,无疑是一种有趣而风雅的事情。 冬日岁暮,有各种各样的和果子;到了冬至日,日本人要吃南瓜,泡柚子澡,在南座看“颜见世”,每年11月末至12月末的“吉例颜见世兴行”,便是京都自古即有的风情。 分明的时序,意趣盎然的风俗,各色的美味,辅之以恬淡的文字——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掩卷之后,一言以蔽之曰:“这才是我要的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