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辣条TQ 于 2022-6-1 03:23 编辑
老冰棍到。
冰棍就冰棍,为什么要加个老字?是老字号吗。印象中,小时候吃过的冰棍,在我们南方叫雪条,充其量就是加了点香精的冰块倒进模具里,做成一根根的小冰棍。
这种冰棍,其实吃得很少,因为后来有了甜筒,甜筒的上面有许多花生米,倒是觉得花生米挺香的。不过价格也比雪条要贵些,好像一根雪条一毛钱,甜筒要8毛钱。
印象中,小时候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面粉炸的小狗子、猪油膏、葵花籽、麦芽糖。
经常会去学校的小卖铺买“小狗子”吃,长大后,也买过几次,总感觉味道不一样,不知道是现在的美食吃太多,还是炸“狗子”的技术失传了,总之,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
猪油膏也是遇到类似的情况,总觉得没有小时候的美味。
葵花籽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瓜子琳琅满目,不过葵花籽倒是没有变,还是印象中的那个味道。
麦芽糖,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吃。
【阿凡提】 以前,不知道自己居然有恐高症,直到走了一次玻璃桥,才在颤抖中接受了这个现实。在知道“密集恐惧症”这个词之前,我也不知道,当一堆蚂蚁在那觅食,看的自己心中难受时,终于明白,原来,我也是个密集恐惧症者。啥啥都得赶个时髦,啥啥都得会,你说密集恐惧这玩意我不会,岂不是更好,偏偏事与愿违。也好,知道了自己有这毛病,以后就少看那些排列过于密集的图就好了,这样也可以提前预防。
可是我这人偏偏还喜欢观察细节,尤其是花花草草虫虫,宏观的看是一片色,微观的观察就是一个个细小的图案,我特别喜欢看那些细小的转折,那些微妙的图形变化。
也特别喜欢看虫,但却奈何不了自己恐惧虫子的心理,于是,会从网络上找一些昆虫的图片,那种放大的,可以观察到每一处细节,每一块颜色都很大的图。通过图片,观察每一处细节的形状和颜色,甚至绒毛带来的质感。
特别羡慕不怕虫子的人。我有一个同事,对生物研究有着特别的执着,经常做一些标本。这位同事年少时,因母亲早逝,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脾气秉性确实有些怪,一般人不敢靠近他。我呢,由于上学时,他是我的师兄,我们是同一专业的上下年级,所以,多多少少我也能壮着胆子凑近他。
除了脾气怪一点,这个师兄真是有才,他做的那些动植物标本,除了装饰材料简单以外,可以说标本的质量堪比博物馆展示的水平,每一个细节都做的非常到位。他对研究生物真的十分痴迷,以至于,单位院子的树下,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做标本剩下的动物骨骼,偶尔路过,还真让人吓一跳。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做的昆虫标本,那是装裱在一个很普通的板子上,以板子的中心开始螺旋散开,中心是卵,然后是不同生长阶段的幼虫,再然后结茧化蛹,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蛾,蛾从小到大又是绕了一大圈,折开翅膀的,平躺的,展翅的,各种姿态。在每一个阶段旁边又有密密麻麻的小字介绍。就这样,一块普通的板子上,便有了虫子的一生。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收集标本,虫子生长的每个阶段,都要收集那么几只,除去做坏的标本,剩下完整的就在这个板子上固定了。
那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着实让人心慌,其实,我也是壮着胆子去看的,虽然喜欢,可真的不敢离太近,更不敢看太仔细,生怕那些虫子活过来。
那块沾满标本的板子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不敢再去看,却又忍不住想起它。等有时间,我还是再去看看吧,也算是克服一下自己的恐惧心理。
【老冰棍和阿凡提的对比】 1、强调的是转折的后音,比如,【就更】不用说了。就不用说了,更不用说了,都是可以的,然后老冰棍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习惯1次转折,再用1次。 2、阿凡提的【但却】奈何不了自己的恐惧。这个和【就更】如出一辙。但奈何不了自己的恐惧,却奈何不了自己的恐惧。他习惯用了但却奈何不了自己的恐惧。 3、转折的强调,比如,因为,所有,就,但是,尤其,是很多人习惯用的。双层转折就只发现了【老冰棍的就更】【阿凡提的但却】。 【梅超风上场报道】 无名箫,箫无名。是萧?是箫?
没有认真看背景,没有认真看哨子发过来的信息,导致登录时错误4次,忍不住跟哨子确认,密码可有错。
是箫,不是萧。
自己发现了错误,正好及时更改,不然也得间隔多少分钟才能再登录吧?
看了一眼背景,据说是凝月哨子自己写的,从名字和故事情节来看,都甚好!
而身为男主的我,名字也甚好。
无名。
我也曾给自己取名,无名。
也曾深爱白衣。
第一男主,不太好演绎。
大家就忽略我吧,我不是想当男主,我纯属就是喜欢无名二字。
对的,没错,这个马甲是自己和哨子定的。
第一次定马甲啊。
看了一下背景,没有官配,只有一个暗恋的对象,如此也是甚好,没有压力,因为走背景情侣,我不一定能走得好。
万一惹怒了姑娘,也好无奈的。
因为,我不太会哄人。
最后祝福论坛生日快乐!
只找到这一个显著特征。【如此也是】有点勉强,三篇转折很多,真要扣,最像的还是【老冰棍就更】和【阿凡提的但却】,的确很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