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塞尔伦斯缪讷Z16 于 2024-11-24 17:01 编辑
从文字的内核说开去。
文字的内核,其实就是所表达的内容的核心。这个核心不管是什么样的,一定有一个相对具体的指向和形状,无论是你写花朵,还是山川,或有艳丽之美或有巍峨之态。
你不可能写 :花啊花, 你真是花,山,一座山。这样写法只能是古龙作品开篇的样式,但仅仅是开篇,诸如,刀,冷风如刀一类。其实毫无营养。 而内核之外,就是文风,文字风格,遣词造句的特点与结构。
这个虽然可以模仿,但是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写作习惯的自然流露。
一个词汇,一句话,先后顺序的不同,量词定语的使用,副词转换的选取都是文风的一部分,这个是很难模仿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逻辑关系,就是文字的深度和广度。
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课,会说语序,主谓宾定状补,就是这个意思,无论你的语态,是怎样的,但是主要对象一定不能是模糊的。 如果你的字句服务于主要对象,并且有清晰的逻辑和语序,即便是偶有的用词不当,也不会影响整个文字向着深度方向去发展。
例:
山脚有一条河,清澈见底,汩汩流淌,小河两岸则是碧绿葱茏的麦田,放眼望去一望无际。 主语:河 形容词:清澈见底,汩汩流淌,紧跟着主语河。 主语:麦田 形容词:一望无际, 这就是主要对象和修饰语之间的关系,是紧密明确的。
例: 山脚下有麦田和河流,一望无际的麦田中间,汩汩流淌,放眼望去,碧绿葱茏,清澈见底。 这就是很有问题的句子,词汇都没变,但是,却很难读,这是语序结构的根本性问题,主题不明确,关系不紧密,形容词也变成某种毫无着落的铺排。
这就是许多文字看起来,似乎很好看,但其实不耐读的原因。 词汇的罗列,仅仅是入眼而来的琳琅满目,毕竟中文是一种很美的文字,的确有许多词汇看来很有格调,但是,若不服务于主体对象,那么这个字就没过多意义了。
既然一句话成了废话,那么废话自然成就不了更深的内核。
无论是表达爱,或者写风景的美。都是主体,用什么来服务,很关键。怎么去服务也很关键。 这就不得不谈到一个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也可以简化为男性或女性手笔的问题了。
一般而言,男性的思维相对单一,逻辑性强一些,而女性思维则感性而细腻。
所以表现在文字上,就存在那个谁说我的杀文,看来很硬的说法,硬就是能直达核心,很少铺排。
(先打住,去忙完手上的事情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