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娥ZM 于 2020-5-20 11:34 编辑
◆◆◆壹◆◆◆ 虽刚入秋,凉意却已经浸染天地。一阵风吹过,满地落叶仿佛枯蝶般摇摆飞起,风停,便又无助地跌落在地。 天刚微亮,连负责报晓的公鸡都还没有啼叫。 “吱呀”一声,一扇破旧的木门轻轻被拉开一道缝,一颗顶着一头乱蓬蓬如枯草般杂乱的脑袋从门缝中钻了出来。他侧耳听了听,侧面门帘后仍是一片寂静。没有惊醒旁人,他慢慢、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接着又悄悄地迅速抬头望了望门外,竟露出一双如漆眼眸,明亮璀璨,在那张一看就是长时间营养不良导致的暗黄脸庞上,格外不相称。 门不算沉,但太过破旧,略一碰触便吱吱作响。他似是害怕声响太大,一边微微皱着眉头,一边用身子抵着门板轻轻挪动,想要将缝隙拉的更大些。终于,门缝又被拉开了掌尺宽,没有发出更大的声音,他迅速侧身钻了出来。 是一个看上去十一二岁的孩子,个头儿不高,但格外瘦。一身农家惯有的破旧衣衫,一看便是用大人们的衣服改做的。肩膀、腋下、膝盖处虽然打着补丁,却也被浆洗的干干净净。他站直了身子,抻一抻身上破烂的衣服,又用手理了理杂乱的头发,似是终于觉得满意了,便轻快地走向门旁,那儿有一个与他身量并不相称的竹篓。他走上前,熟练地背起竹篓,又顺手拿过一只竹竿,便沿着门外的小径向山上走去。 天刚微亮,小径上依然坚挺着不肯枯去的草儿身上,露水还未散去,他脚上那双单薄的草鞋很快便被打湿了。但他似乎也习以为常,并未减缓速度。手中的竹竿轻快地拍打着前路,仔细听来,嘴里似乎还哼着小曲儿。
(有电影镜头一般的画面感,拉伸,特写,远景,景致优美,清爽而细腻。主角没有一句台词,但形象十分鲜明。体现了作者对文字游刃有余的掌控功力)
◆◆◆贰◆◆◆ 这是长安城外的一个小村落,唤作“于家村”,距离长安其实已经很远了。但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当年长安城繁华盛景,万邦来朝,村里也沾了光。甚至在夜里登上后山远远望去,都可以看到长安城东南角灯火辉煌的花萼相辉楼。 “想当年呀,长安城的上元节那可真是漂亮!满城的灯,整个儿长安城仿佛挂满了星星,刚入夜,灯火点亮,琳琅满目仿佛满城星光。每条街上都是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你不拉着手团成圈儿的走,转个身就找不到人了。还有那满城的热闹,哎,你们呐,就是生的晚了,估计这辈子都见不到那么漂亮的景儿了。” 老人们闲来唠嗑的时候、给孙子孙女们讲故事的时候,总爱用这样的话开篇,还总是说着说着,眼里就泛起泪花儿,也不知是真的见识过那样的盛世辉煌,还是在憧憬想象那般景象。 村子很小,满打满算也只有百十口人。如今世道不好,前些年的多番战役,长安城已经满目疮痍。更有当年安禄山的一把大火,整个大明宫都被毁于一旦。征兵、抢粮,匪患…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能保住自个儿的小命都已经是祖上烧了高香,更别说其他。现如今虽说终于不再连年征战了,但毕竟元气大伤,不是说缓就缓的过来的。村子里大家也只能靠山吃山,偶尔去后山打点小野味儿,再采些草药卖与药房,勉强混得温饱。但是,也仅仅是温饱而已。 “这世道啊,可真是不一样喽!”村里年岁最长的老伯总是长叹一口气,望望天,发出这样的感慨。 可是再不一样,大家不还是得一样地活么?
(这段刻画的精致度不如上一段,写得时候似乎仓促了些。但这一段信息量更大,流露出的是作者的心性,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对比报道贴:
说来有些惭愧,我已经关注《清平乐》很久了,但却一集都还没看。关注它,一方面是因为正午阳光的招牌,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着宋朝的背景。而没看,真的就是因为忙,没时间看…
大多数人提起宋朝,应该都是上学时候“积贫积弱”的印象。也是,除了赵匡胤陈桥兵变,宋朝后面各位皇帝的形象都太过淡薄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似乎更在于宋朝的文臣武将、墨客骚人,而皇帝,还是算了吧,太没有存在感。
曾经我也以为宋朝孱弱。直至后来读到几本讲述宋朝的书,我才知道,宋朝并不完全是历史课本上轻描淡写的那样。于宋一朝,社会繁华,民生富庶,用吴钩先生的话说,就是“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从这个角度而言,宋朝可谓是历朝历代中文明成就最高的朝代了。
在唐朝,商业限区限时。日不过午,商肆不得开门营业;日落之前,必须关门歇业。晚上还有宵禁制度。您要是过了宵禁还在外面行走?对不起,除非您面儿特别大,不然就做好被武侯请走的准备吧。而在宋朝,就没有这回事了。如果你刚好赶上宋朝的元宵节,那就更好了,官府催着帮着你去玩,男女老少,可“竟夕不眠”。
在元明清,文字恐怖逐渐盛行,仅凭着几个字便臆想揣测、无中生有的指控让人百口莫辩,也不容你分辩。而在宋朝,文臣庶民们从不担心这一点。因为有宋太祖的宗庙立约在,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不会因为被上书言事而诛杀臣民。所以,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柳三变,最多也就是被贬官,各种贬,换着地方贬,被从科考中移除,却还可以自命“奉旨填词”、“白衣卿相”,但却从未祸及过性命。
此外,宋朝的经济也十分繁荣。这种繁荣不是像唐朝那样藏富于国,而是商业繁荣,种类繁多。最典型的像《清明上河图》,里面所涉及到的商业种类,甚至有现代外卖的雏形。更不要说宋朝发达的漕运、制船,乃至开放的外贸商业政策了。
当然,除了这些,宋朝还有很多好玩的内容值得你去探寻。只有你认真去触摸它,你才能了解到一个日渐真实的宋朝,一个好玩、自由、开放的宋朝! |
对比飘色的部分,不仅文字上的相似,而是那种对民生的关注度,对文史的通解,以及悲天悯人的情况。 另外杀贴非常注重段落划分和排版,作者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而报道不仅段落划分准确,中间还有空行。这样的严谨程度也是很相似的。
然后以上全部都是胡说八道。老身的文风,向来只有一种姿势,找准自己喜欢的文字,扣给自己喜欢的人!
母仪天下,非你莫属。 阿蘅阿蘅。老身挣扎着从坟墓里爬出来,一定要了了这桩心愿。 让老身迷醉的不仅是权力,更是这锦绣河山。 我理想中的大宋,是一个读书蔚然成风人人出口成章的时代,是一个读书人铁骨铮铮直言敢谏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不同思想碰撞的年代,是一个文运鼎盛文人才子济济一堂的时代,是一个锦绣文章层出不穷文字光华璀璨的时代。
老身的时代结束了,但老身的野心没有结束。这盛世,如我所愿。 自始至终,初心不改。
咨尔杜氏。乃名臣杜衍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正位中宫,泽化天下。 并纳官女子许氏为侧妃。 礼成。 老身可以瞑目了。
|